新闻中心

  • Home
  • 求---7岁到12岁孩子可以玩的集体游戏?(大班怎样培养合作意识?)

求---7岁到12岁孩子可以玩的集体游戏?(大班怎样培养合作意识?)

2024-01-04 16:01:57 46

1.问——7到12岁的孩子可以玩的团体游戏?

一,二,三,木头脑袋,狼,几点了?扔沙袋,纸飞机比赛,飞盘,捉迷藏,红绿灯。

规则:选择一名领队,其他人跟随领队,游戏过程中喊口令“123,木头脑袋”。喊“123”的时候,大家随意走,到了“Woodenhead”的时候,大家停下来;谁动谁罚,退出游戏;游戏重复进行,直到只剩下一个人。

要求:比赛中不要推挤,听从指挥行走或站立,犯规者不能继续参加比赛。

开始游戏:

蓝狮

1)一人为组长,和大家一起做游戏,大家一起喊口令“123,木头脑袋!”;

2)请移动的人做领导,其他人继续游戏。

联合评价活动:

1)能否遵守游戏规则;

2)比赛过程中是否注意安全;

3)能否愉快地参与游戏。

求---7岁到12岁孩子可以玩的集体游戏?(大班怎样培养合作意识?)

一人扮成老狼,其余孩子扮成小羊站在老狼身后。游戏开始后,小羊开始问:“老狼,现在几点了?”狼随意回答了几个问题。”小羊继续问,“现在几点了?老狼喊道:“十二点了!”这时,小羊们散开了,飞快地跑回家,因为老狼报告说十二点了,这意味着狩猎开始了。如果一只小羊被老狼抓住,被抓住的小羊将再次扮演老狼的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幼儿园大班体育活动教案:红灯,绿灯,马上开灯

游戏目标:

1.锻炼孩子跑步的速度,培养反应能力。训练孩子的反应能力和走跳能力。

2.加强孩子的交通规则意识,红灯停车。

游戏材料:

有一个红绿灯标志,在平地上画出两条适当距离的平行线,即起跑线和终点线。

游戏规则:

在绿灯标志上,孩子们朝着终点线跑或跳。如果你举着红灯的牌子,孩子们必须马上像木头一样站着不动。

游戏玩法:

1.一个孩子站在比赛场地的终点线后面,为所有的孩子打开灯。转灯人双手捧着红绿灯,所有的孩子都站在起跑线的尽头。

2.游戏开始时,红灯和绿灯同时亮时立即开灯,随意举起易登卡。如果绿灯亮起,孩子们会跑或跳向终点线。如果你举着红灯的牌子,所有的孩子必须马上像木头一样站着不动。在这期间,如果有人控制不了自己,就会被约出去。

3.转灯人反复说,红灯绿灯马上开灯,换灯标。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孩子是胜利者,胜利者将是转光者,游戏将重新开始。

游戏注意事项:

1.如果你举着红灯的牌子,所有的孩子必须马上像木头一样站着不动。在此期间,如果有人控制不了自己,就会被请出去。

2.孩子应该由易到难先走,再跑跳。拿着灯光标志的孩子,有规律地变到不规律地。

很多孩子玩游戏:毛毛虫。

玩法:(最少3个,最多无限制。)有剪刀石头布决定一只鸟,即输的人当鸟。赢得人当毛毛虫。玩前注明一个毛毛虫老窝,在老窝里小鸟不能抓虫子。在一个离毛毛虫很远的地方放一个小蛋糕,毛毛虫必须要拿到小蛋糕然后回家。毛毛虫走路很慢,鸟可以到处走,但是看到毛毛虫动了之后可以把毛毛虫带回窝里,这只被抓到的毛毛虫就输了,直到毛毛虫把蛋糕带回家算毛毛虫赢,或者小鸟把毛毛虫都抓住了算小鸟赢。

7-12岁的孩子可以玩很多集体游戏。比如打篮球,可以训练他的协调能力和篮球技术。

踢足球可以训练他的运动能力和脚的灵活性。

跳绳可以训练他的腕力和脚力。当然还有很多团体游戏。比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扔铅球等等,当然也可以玩网游。

我们小时候可以玩吗?老鹰抓小鸡,丢手帕,摸电线杆抓老鼠。

2.大班如何培养合作意识?

一、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首先,要为合作能力的培养找到土壤,为其发展创造物质条件。这是培养孩子合作能力的前提。现代社会的独生子女问题使得孩子的合作能力在家庭中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同时,独生子女任性、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更加严重,限制了孩子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孩子们有很多机会一起玩耍、学习、合作。关键是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因为孩子年龄小,能力低,日常生活中需要帮助的事情很多。在合作教育之前,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向父母或老师求助。为了提高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我们经常给孩子创造合作的机会。如:搭积木一起完成一个建筑,一起完成一件作品,或者采取两人合作或者几个人一组进行体育游戏。这样,孩子在活动中就不能只是一个人玩,而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每个人的想法和观点都被消解了。这个时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谈判的过程,给孩子提供了锻炼的机会。我们还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机会,有意识地让孩子互相帮助,比如你帮我擦汗,我帮你换衣服;你看我的书,我玩你的玩具。这些都属于合作范围。记得刚接手三班的时候,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很差。比如户外活动后换衣服时脱不下来,就直接问老师,或者干脆哭。这时候我会不断提醒孩子要互相帮助,请能力强的孩子帮忙,让孩子自己体会,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再比如,在中班,孩子午睡起床后叠被子很难。这时候我也会引导暗示,让孩子通过合作完成作业。孩子们通过互相帮助完成了任务,发现大家都很乐意这样做,享受着合作的快乐。有一次,我带着孩子在户外散步,看到蚂蚁在搬运食物。他们都很感兴趣,蹲下来饶有兴趣地看着。我抓住这个机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讨论:为什么一只小蚂蚁能把这么大一块食物带回家?蚂蚁把食物搬进洞里后会做什么?在这些真实的例子中,孩子们的合作和分享意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深化。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我让孩子和其他孩子继续故事、情景表演、小组阅读等。在建构游戏和角色游戏中,让孩子在共同讨论、友好合作、相互协作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在计算课的操作活动中,让孩子交换材料,互相检查;体育课上,我有意识地教孩子玩一些集体游戏,在体育和户外活动中开展各种接力游戏、皮筋跳跃、拔河游戏、“两条腿”游戏和各种接力游戏;在日常活动中,经常会让孩子提玩具筐、抬桌子、扣扣子、叠被子、搬椅子、收拾玩具。还可以打破班级界限,创造与不同年龄孩子合作的机会,如:以小活动大,可以扩大孩子合作对象的范围,巩固孩子对不同合作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有交流活动,比如带孩子长大,给孩子提供很多学习和实际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尝试合作。这样,孩子的合作能力就会在反复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发表评论